策略报告|2019年第二季度A股投资展望 期待未来 看好权益市场风险收益比
一、二季度基本面展望
今年以来,“经济退——政策进”的主线仍会持续。
具体来看,2018年10月份开始,财政政策、货币政策、产业政策、监管政策都出现了切实的放松和转向。同时,随着中美名义经济周期背离缓和、去杠杆过程中城投平台融资一刀切的局面改善、贸易摩擦达成协议的可能性渐高,过去一年的主要矛盾点在今年有明显好转,较为符合预期。
此外,宏观经济方面,在宽货币与宽信用的环境下,叠加产业政策实质性支撑实体企业,企业信心逐渐恢复,资本开支加大,经济企稳。而“基建逆周期+地产不拖累+出口全年稍弱=全年经济大概率能够稳住”,整体无需过度担心系统性风险。
(一)地产:本轮周期平稳过度,不必担心系统性风险
2018年下半年开始的最严楼市调控政策,让市场对地产过度悲观,不少人担忧地产投资、销售断崖下滑,造成经济失速风险。然而,回顾过去地产销售周期大涨大跌的规律,本质上是需求弹性被一刀切的政策放大。放眼未来,因城施策的调控政策或弱化政策对整体销售的干扰,预计本轮下行周期会比市场预期平缓,并且结构分化,一二线城市往上,三四线城市往下。
2019年地产新开工会对经济产生压力,但与此同时,代表施工、竣工端的建安投资会企稳反弹,未来看好地产中下游的产业链。
(二)基建:本轮经济放缓最直接的对冲力量
今年年初以来,基建项目的审批有所加速,并主要集中在基础交通建设上,与建筑业PMI、挖机、重卡销量交叉验证。同时,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量明显回暖,调研反馈,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条件也得到改善。此外从发改委批复的项目数来看,2019年年初以来,项目批复量也出现明显回升。整体而言,预计2019年基建投资增速将回升到名义GDP增速的水平,保持全年8%-10%的增速。
(三)出口:上半年偏弱,下半年或能好转
今年以来,出口增速大幅回落,受抢出口效应减弱和海外需求下降影响。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,经济景气度回落。具体而言,美国处于本轮景气高点,大概率今年结束加息,但也不会进入危机模式,全球再次进入弱宽松周期。韩国、中国台湾等地年初以来,出口均出现同步下滑,全球需求疲软信号明显。但随着中、美在新一轮贸易磋商中达成协议,至少情况不会更糟,会带动全球经济活动若复苏。
(四)消费:短期有压力,长期结构看好
消费长期来看取决于经济增长中枢,短期有压力,但结构会有亮点。具体而言,短期来看,消费会受到居民杠杆过高,房地产资产的财富效应转向为挤出效应,导致了去年可选消费和地产后周期出现了明显的压力。
今年以来,房地产一、二线城市的调控放松,二手房成交数据已经放量,加上前期交付量大,会直接带动地产后周期的消费,汽车销量预计也会随后回暖。
而从长期来看,中国仍处于中高速发展的窗口期,人均财富和居民生活质量还会进一步提升,高品质的消费需求还会增加。
总体来看,历史上,所有成功转型的发达经济体都经历了经济增长的放缓,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。只要不发生断崖式失速,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发展潜力都不可忽视。一方面,中国过去二十年高速发展是全球化、工业化、城镇化伴随人口红利,当下这些因素发生了变化,高速的发展不可持续。政府也认识到,靠“投资”拉动的低效增长模式有待改变。另一方面,2019年是新的开始,中国将更重视市场化的力量,更重视创新、科技、开放的力量,推行减税降费、对小微企业、科创型企业普惠性税收优惠,从财政端激发经济活力。此外,还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、设立科创板并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。
二、A股市场现状分析
1.估值修复明显
沪深300指数估值从2018年底的14%历史分位点回到42%位置,创业板指则从底部回升至69%的历史分位点,市场整体估值修复十分明显。
2.行业估值分化:结构差别大,整体已经位于合理区间
2018年底,各行业估值特点是泥沙俱下,大多数行业都处于历史极低位置。今年以来,除了地产相关(地产、建材、钢铁、建筑、轻工等)还有传媒等板块,其余行业的估值大多数都回到了20-40%的分位数区间。
三、二季度投资策略
放眼未来,股指回撤的概率和空间都会有限,应该保持乐观。首先,去年底极度悲观的估值水平,反应的是深层次的系统性风险。目前无需有这种担忧,估值很难回到极度悲观的区间。其次,本轮的逆周期调控,不是单纯的放水,政策方向已经逐渐告别老路,转向改革、开放、市场化的路径上,激发市场自身的活力,为创新企业营造良好的土壤,在适宜的制度安排下,中国大量的工程师红利一定会有卓越的成效。此外,尽管长期的经济增长中枢会自然回落,但经济增长的质量比数量更有价值。事实上,相对于中国的经济体量而言,相信未来会诞生出一批拥有巨型市值的科技类公司,值得期待。
虽然我们对后市仍然保持着相对乐观的态度,但是短期的风险点仍然需要重视。具体而言,欧美经济超预期下行风险,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共振;猪肉和原油价格过快上行,通胀压力约束宽松的货币环境;中美贸易谈判未达成条件,中美关系再度恶化。在管理风险的基础上,我们仍然看好权益市场的风险-收益比。